發揮好財稅政策的引導作用,進一步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將科研“軟實力”更好轉化為產業升級“硬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對優化供給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財稅政策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不斷增強:近10年全國基礎研究經費年均增幅近15%,增速為全社會研發投入的2倍;2018至2022年,支持科技創新的稅費優惠政策減免金額年均增幅達到28.8%;建立完善適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財政資金管理機制,構建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保險補償機制……一系列強投入、增稅惠、促改革的財稅“組合拳”,對支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未來財稅政策重點支持的方向。
要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強基礎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由于基礎研究的探索性和不確定性強,需要調整優化研究方向和技術路線,其探索過程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這就需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基礎研究財政投入機制,包括明確政府投入基礎研究的資金要求;引導支持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通過設立基金、捐贈等方式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通過成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基礎研究,等等。多管齊下支持基礎研究,對從事基礎研究科研人員的培養、激勵給予更好的資金安排,將更好推動形成寬容失敗、鼓勵“耐住寂寞”的科研環境和氛圍。
要繼續鼓勵企業發揮科技創新主體的積極作用。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企業創新的稅收優惠力度,逐步形成覆蓋企業成長和創新全生命周期的稅收政策支持體系。其中,持續優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受益主體范圍廣、正向激勵效果顯著。稅收大數據顯示,2018—2022年,企業研發費用投入年均增長25.1%。此外,財政獎補企業創新力度不斷加大,2021至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可繼續拓展財稅政策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廣度和深度。比如,進一步豐富稅費支持方式,鼓勵企業創新行為,引導企業向研發投入要效率、以涵養科技型人才提高競爭力;通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等,以財政獎補帶動企業增加科技投入,搭上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快車,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要不斷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環境。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有機融合,財稅政策是重要抓手??衫^續完善專項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資本等機制,進一步發揮新型研發機構在解決產業發展共性技術問題等方面的優勢;可通過強化銀政協同,豐富投貸聯動融資服務模式,鼓勵金融機構為成果轉化拓展融資渠道;對高校院所研究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獎勵,可探索給予個稅優惠。發揮好財稅政策的引導作用,進一步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將科研“軟實力”更好轉化為產業升級“硬成果”。
來源:人民日報
電話:0592-5026880
地址:中國廈門環島東路1811號中航紫金廣場B棟17樓1703室
Copyright ? 2021 勢道(廈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